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刘文文)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期间,以“交能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为主题的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边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与会嘉宾围绕交通与能源融合领域相关前沿技术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指出,科学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一段时期,交能融合发展将按下“加速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蕴含的巨大新能源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运载工具新能源的应用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低碳转化。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能源电力结构清洁化转型。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表示,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国家能源局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积极推动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用能清洁替代。未来的交能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关注源-网-荷-储的全方位融合,公-铁-水-航的多场景融合,政策机制、技术装备、标准规范的深层次融合。
加快交通与能源绿色融合发展,符合产业规律,契合政策导向。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看来,未来交能融合发展应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系统发力。一是在前期规划方面,做到一次性规划、整体性部署,最大化提升全路域全交通绿色能源自洽率。二是在设计施工方面,坚持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一次性施工。三是在运营管控方面,要建设智慧高效的一体化运营平台,实现交通网与能源网智慧融合、灵活管控、高效运行。四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建立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碳排放监测核算等全环节的交能融合标准体系,实现全链条标准规范完备、有效衔接。
“当前能源与交通绿色融合发展正处于规模化大发展的探索期”,宋海良说,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中,协力打造更多更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本次边会旨在由中央和地方统筹推动建立交通运输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与政策协同,激发市场主体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全球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体系建立,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网和能源网融合发展的保障能力。(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西安9月25日电 (杨英琦)记者25日从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获悉,该省文化事业、文旅产业正在加快发展,对经济的拉动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陕西接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8.3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22%、80.01%。
7月至8月暑期,陕西接待国内游客1.7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80.99亿元,同比增长151.93%。
据了解,陕西提升文化设施,文化场馆全面提档升级。建成考古博物馆、西安国家版本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并建成陕北、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拓展。
同时,陕西梳理形成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出、文化创意、商旅名街、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出版发行、乡村旅游8个链群,由相关部门逐链群制定工作方案,专班推进8个链群延链补链强链,预计到2026年,8个链群实现综合收入1.2万亿元。
陕西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创意产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依托丰富的文化文物和旅游资源,该省《长恨歌》《长安十二时辰》“盛唐密盒”等文旅产品从“观影”到“入戏”,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消费体验感。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表示,该省省域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市场主体实力不强,仍存在问题和短板。
下一步,陕西将强化大文旅、大融合、大发展理念,实施“文旅+”“+文旅”行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拓展布局,推动出版印刷、广播影视、文娱演艺、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会展、动漫、电竞等新业态,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推出更多高流量旅游目的地、高品质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