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东盟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杨陈摄
中新网南宁9月21日电(记者杨陈)“果业是广西与东盟农业贸易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广西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果业种源、科技、贸易等方面合作,果业已经成为广西与东盟贸易新增长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智宇21日表示。
当天,中国—东盟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黄智宇出席会议并致辞。
作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省区和中国与东盟国家水果贸易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设施果业、建设智慧果园、加快水果产业链布局。2022年广西园林水果产量突破3000万吨,连续5年保持中国第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广西出口水果金额同比增长43.6%,进口水果金额同比增长116%。
“我们愿意与东盟各国分享果业先进技术。在果业育种育苗、果品加工、果园机械、果园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控、智慧果业等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果业,不断推动果业发展壮大。”黄智宇说。
与此同时,广西还将与东盟各国加强果业贸易投资合作。以农业对外合作“两区两站”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走出去”“请进来”,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水果优势果品互供出口。
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龙熹表示,当下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中方将一如既往与东盟各国加强对话、弥合分歧、增进共识;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水果经贸合作,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发挥经济互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更好对接,助力东盟各国实现发展目标。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邓秀新在会上表示,果品贸易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互利关系,东盟对中国水果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未来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重大病虫害危害。
会上,泰国农业部、泰国清迈大学分别围绕泰国果蔬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等进行了报告分享。越南国立农业大学、越南农业科学院就《越中水果蔬菜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交流。各方均表示,希望通过强化政策沟通、畅通果业经贸往来、提升科技水平等,共同深化果业合作。(完)
中新网广州9月21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1日发布《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3)》。该报告指出,近年来广州金融业整体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广州金融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为1410.77亿元,同比增长7.8%,占GDP比重9.99%,金融业税收收入达290.3亿元,同比增长6.2%,是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同时,近几年来广州持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数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持牌金融机构共360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59家。
从金融创新看,广州金融创新活跃度高,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新业态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广州获批为国家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广州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正式启动,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起步区)在广州正式挂牌运营。此外,广州数据交易所落地南沙,开创全省数据交易新局面。
此外,广州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其中,南沙自贸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以及“跨境理财通”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等。2022年,广州首个QDLP项目落地,试点审批额度10亿元,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审批额度超150亿元,开通跨境资本流动“双向高速路”。
报告指出,当前,广州金融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要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交易平台,培育引进国际顶尖金融机构,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构建完整期货产业链,增强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优势特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快金融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