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1月28日电 (记者 张远 阿琳娜)装载着日用百货、健身器材等货物的X8155次中欧班列28日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德国汉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11月28日开行首趟以来,已累计开行十年,开行总量达20897列。
11月28日,X8155次中欧班列(西安)整装待发。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如今,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中国第一,为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强劲动能。
西安国际港站站长王保录介绍,自2013年开行首趟以来,开行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自2018年起,中欧班列(西安)发展进入“快车道”,2019年至2021年更是实现“井喷式”增长,2022年开行达4639列。运输货物也从最初单一的工业机械,丰富为建材、汽车、粮油副食、轻工产品等品类。中欧班列(西安)实现了市场培育、辐射欧亚、客车化开行、集结分拨“四级跳”。
为适应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的快速增长,2021年以来,西安国际港站先后实施了三次扩能改造,堆存、装卸、编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我全程参与了西安国际港站的扩能改造,见证了它的线路、功能定位、硬化面积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更亲眼目睹了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的‘迅猛’增长。”西安国际港站货运车间主任白宽锋说。
今年以来,截至11月28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4843列,已超去年全年开行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77%,运送货物总重43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开通国际运输干线17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西欧”线路已拓展至21条,日均开行达15列左右,中欧班列内陆集结中心作用进一步凸显。(完)
中新网天津11月28日电 (记者 王君妍)28日,“第十一届(202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十届于家堡保理论坛”在天津经开区开幕。峰会上,在天津市司法局及天津市仲裁委的支持下,由天津仲裁委和经开区联合建设的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正式揭牌,将进一步提升纠纷解决效率,为全国商业保理企业在泰达发展构建健全的司法环境。据介绍,该仲裁庭为京津冀地区首个商业保理仲裁庭。
11月28日,“第十一届(202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十届于家堡保理论坛”在天津经开区开幕。中新网记者王君妍摄
据悉,该仲裁庭将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以专业、高效、公正、廉洁的仲裁核心价值观,聚焦服务商业保理领域各类纠纷,为天津市乃至京冀地区保理企业提供最优的仲裁法律服务,同时为商业保理行业提供专业的仲裁解决纠纷路径。
天津经开区于2020年成立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并设有专门的保理审判庭,打造了金融司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模式。据悉,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在审理保理案件中,突出“简、快、省、优”,人力精简50%以上,时间缩短83%以上,费用减少70%以上,为保理企业提供了高效、专业的司法服务。
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在天津经开区成立后,将与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形成互补,构建完善的保理行业司法服务闭环,进一步方便保理企业就地就近解决纠纷,节约企业成本,打造资源共享、开放共赢的保理行业法律服务生态圈,为保理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助力护航。
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经开区将以天仲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成立为契机,继续以司法护航商业保理企业发展,打造优质的仲裁环境,为商业保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于2019年成立后,制定了专门的《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规则》,形成了专门的《金融仲裁员名册》。截至2022年底,受理案件年增幅在30%左右,处理争议标的逐年攀升,总计涉及标的逾20亿元人民币。受案类型涵盖融资租赁、股权转让、私募股权、证券基金、期货理财等各类型金融纠纷。同时发挥仲裁制度自身优势,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或和解的数量占65%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