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2月9日电 (记者 王坚)逾百支队伍超500名师生9日齐聚广州,在第十二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上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现场。大赛组委会 供图
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目前是广东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创新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机器人竞赛之一。今届大赛由广东科学中心联合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主办,以“机器人乐队”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广东科学中心大型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全省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据介绍,今届大赛分为预赛和省赛两部分,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热烈响应,有632间学校1924支队伍7374名师生参加预赛。经选拔推荐,16个地市及澳门的246所学校355支队伍1837名师生晋级省赛,最后有104支队伍500多名师生进入线下角逐。
值得一提的是,今届大赛引入最新的热门技术——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引导参赛师生通过人工智能生成乐谱,让师生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并通过机器人演绎乐谱,推动高新前沿技术的科普及应用。
此次大赛技术平台为参赛者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选手们可从机器人结构、表演场景等多个维度发挥创造,创设机器人乐队的表演目的、场景,选择或原创特色音乐、道具、故事情节等,营造沉浸式“演奏”氛围,提升机器人乐队表演效果。
“公益募款机器人乐队”“礼乐机器人——华夏之乐”“舞动乾坤”机器人乐队……比赛现场,选手们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其中,“舞动乾坤”机器人乐队以潮汕音乐和传统舞蹈“英歌舞”等元素为灵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在技术与创新中尽显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清秀、典雅、别致韵味。而“公益募款机器人乐队”则以投币、挥动指挥棒的方式与人互动,为捐款人演奏优美的旋律。
大赛组委会表示,下一步,大赛主办方将继续创新大赛合作模式和办赛赛制,以更多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服务师生,致力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完)
中新网曲靖12月9日电 题:海外华侨华人健身气功爱好者:以“武”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潇洒飘逸的八段锦、动静相兼的五禽戏、婉转连绵的六字诀……8日至9日,中国境外29支、境内7支健身气功项目参赛队伍齐聚珠江源头云南省曲靖市,在2023年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展开竞逐。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备受世界各地健身爱好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健身气功练习人数已逾200万人。此次大赛中,健身气功参赛者达203人,是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
12月8日,选手进行2023年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健身气功项目的比赛。(大赛组委会供图)
走下赛场,澳大利亚华侨刘海翔仍然难掩兴奋,“能够回到祖国、健身气功的发源地,与全球各地选手竞技、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开心。”
刘海翔从2017年开始练习健身气功,“在新冠疫情期间,健身气功让我受益匪浅。”他介绍,疫情暴发初期,他和家人、朋友在家中通过健身气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有效调节了当时的精神状态。
在刘海翔看来,健身气功既能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根基”,也可以成为向国际友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他解释,不少第二代华人在海外缺少学习中华文化的环境,而学习健身气功的同时,能让他们了解其中蕴含的刚柔相济、内外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意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根’在哪里”。
“‘功夫’‘气功’‘太极’等词汇对于很多国际友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刘海翔说,他所在的澳大利亚太极学院招收了不少外国学员,他们在学习健身气功时,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好奇。
在此次大赛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集体赛中,英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李晖带领4位队员斩获境外组最高分。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她到英国生活后,自发在周围社区、学校进行健身气功宣传,并成立了英国健身气功协会。
“协会成员会在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里进行健身气功宣传,借助节日让中西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让外国人更容易了解并爱上中国的传统体育。”李晖说,武术、太极、健身气功等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
来自美国纽约的华人江詠红对此有着相同的感受。她练习健身气功已有十余年,其间多次参加健身气功的国际性赛事。她表示,赛场上不仅有华侨华人的身影,也有很多不同肤色的参赛选手。
江詠红称,她教授的美国学员中有不少人喜欢在健身房锻炼身体力量,但往往柔韧性不足。而练习健身气功对场地要求不高,还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柔韧性,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国的窗口。
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记者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在2012年推动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截至目前,该联合会已拥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家团体会员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