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9月21日电 (记者 张伟)以纹饰飞扬流动、色彩丰富明艳闻名的贵州苗绣将于24日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上,与国际时尚展开强烈碰撞和激情拥抱。
资料图:贵州苗绣。陈沛亮摄
十指春风绣芳华,纤纤巧手舞霓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苗族绣娘龙禄颖带领苗家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用巧手绣出了锦绣“新生活”:不仅脱贫致富,还让苗绣赢得了海内外各方的关注。
资料图:图为绣娘在刺绣。中新网记者瞿宏伦摄
苗绣,据传诞生于苗族迁徙途中,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在苗族聚居的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苗族同胞笑言:苗族姑娘们会拿针就会刺绣,苗绣就像写字一样简单,几乎人人都有刺绣天赋和手艺根基。她们将古老的民族历史穿梭在五彩丝线间,将美好的生活希望绣进了手中的方寸天地里。
龙禄颖就是这样一个“缩影”。“苗族刺绣是苗族的瑰宝,从小我就跟着家里人学苗绣,对我而言这么美好的东西需要有人看见它、赞美它、热爱它,苗绣技艺需要传承和保护。”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龙禄颖说,接触苗绣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如何让绣娘们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是她创办“舞水云台”的目的和目标。
“‘舞水云台’这个名字取自施秉县的㵲阳河和云台山,寓意依山傍水,发展家乡民族文化,让大家共同富裕。”龙禄颖说。数据显示,龙禄颖开展了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和非遗技能提升培训48期,累计传授就业技能6000余人,建立非遗苗绣培训基地4个,村落生产点9个,带动千余名村寨妇女就业增收,帮助669户建档立卡户就业脱贫。
龙禄颖自己设计生产的“舞水云台”“蝴蝶妈妈”系列作品参加了多个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她用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苗绣的独特之处。“舞水云台”与“蝴蝶妈妈”系列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高度赞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像龙禄颖一样,将苗绣巧妙融入时尚元素登上国际舞台,让千年技艺焕发新颜的人还有很多,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就是其中一员。77岁的潘玉珍说:“苗族的女孩子们百分百的都会跟妈妈、姐姐学绣花,过去都是自己绣自己穿,现在都卖到了国外。苗绣不仅是苗家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自2000年首次受邀到新加坡后,潘玉珍陆续去过美国、法国、英国等10余个国家。2018年12月,在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潘玉珍还穿着自己制作的苗族传统服饰走上T台,向世界展示苗绣之美。潘玉珍说:“苗族的手工技艺轰动了整个英国,所有参加的人都来和我们拍照。”
资料图:图为绣娘在刺绣。中新网记者瞿宏伦摄
苗族同胞们用一针一线勾勒出流光溢彩的苗族历史文化与智慧——破线绣、皱绣、堆绣、打籽绣、马尾绣等数十种绣法,冷色与暖色交错对比,使色彩具有交响的艺术效果,让苗族服饰的美感十足。
因为苗绣,海内外很多人爱上了贵州,辽宁人夏华也是如此。从2003年开始,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多次带着设计师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的贵州,吸取深山里民族文化的灵感,创造属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学产品。持续至今的贵州“非遗行”,夏华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建立了1200座家庭工坊,建立了“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中已经收录8000多种纹样,22000多名手工艺人,与全球400多家品牌、1600多位设计师达成合作……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展苗绣,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持续推动苗绣非遗工坊建设、壮大苗绣非遗传承人群队伍、大力推动苗绣文创产品研发、开展苗绣数字化记录、做好苗绣存续状况评估、开展苗绣体验空间培育等举措。
资料图:图为绣娘在整理刺绣。中新网记者瞿宏伦摄
贵州省文旅厅组织实施了3名国家级苗绣及相关项目(苗族服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启动了苗绣项目数字化保护试点,制定印发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方案》。官方表示,通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苗绣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纹样、动作、技艺、流程、空间、环境等要素进行数字采集、数字存储,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苗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推动贵州苗绣产业实现产业化、时尚化、国际化、品牌化,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期间,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贵州省人民政府将于9月24日共同主办《中国苗·艺术展》,贵州苗绣精品服饰将与诸多国际大牌服饰同台亮相米兰时装周展厅。(完)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法院保持惩治金融犯罪高压态势,五年审结各类金融犯罪案件4928件,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五年调解速裁各类金融民事纠纷509364件,上线全国首个“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
21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金融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北京法院保持惩治金融犯罪高压态势,有力维护金融安全,五年审结各类金融犯罪案件4928件,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同时,北京法院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五年来审理涉及融资租赁、保理等新类型担保案件18534件,依法认定新类型担保的法律效力,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北京法院积极参与金融协同治理,有力促进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在北京金融法院打造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定期向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通报涉金融风险案件情况,围绕证券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认定等内容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发送多份司法建议,推动中国证监会统一执法尺度。
北京金融法院还与金融监管部门深化合作,实现金融风险监测数据“冒烟指数”与审判系统的对接共享,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合作开展金融科技合规沙箱试点。
报告显示,北京法院将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提高金融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妥善处理涉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破产等案件。加大对信用卡纠纷、互联网小额借贷等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力度,提升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效能。加大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力度,保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落地。(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