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9月25日电 (胡丰盛)杭州亚运会男排半决赛9月25日在浙江杭州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国男排以3:0战胜日本队,闯入决赛。
比赛初段,日本进攻端冲击力较强,场上形势并不明朗。随着比赛进行,中国男排在发球、拦网、扣球环节逐渐发力,占据主动,分别以第一局25:15,第二局25:20,第三局25:21的成绩赢下比赛。其中,主攻张景胤得到全场最高20分。
“运动员,加油!”“中国队,加油!”比赛中,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9月25日,中国男排在杭州亚运会男子排球半决赛中,以3比0击败日本队晋级决赛。图为中国队选手李咏臻(右二)、俞元泰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中国观众带着国旗观赛,为中国男排加油。来自杭州临平的赵万里带着儿子前来现场,看完比赛后兴奋不已:“来给中国男排加油!儿子很爱体育运动,希望带他现场感受浓厚的亚运氛围。”
赛后,中国男排主教练吴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是技战术上面,在团队发挥上面,“今天所有队员都已经进入了最佳状态”。他说,这场比赛让中国男排自信心有了明显提升,对于最终的决赛和后面的巴黎奥运资格赛都有很大帮助。
杭州亚运会三大球中,男排将是最早角逐出金牌的比赛。当天另外一场半决赛中,伊朗队以3:0击败卡塔尔队。9月26日的决赛,中国男排将与伊朗队争夺金牌。(完)
中新网广州9月25日电 题:科研工作者带青少年遨游科学海洋 前沿知识令观众大开眼界
作者 王坚 雷锦萍
载人深潜视野下的深海秘境、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神秘的洞穴蜘蛛……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邓自刚等科研工作者25日齐聚羊城,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格致论道·湾区暨黄埔科普讲坛上,带青少年观众展开了一场神奇的科学之旅,令观众直呼“大开眼界”。
活动现场。广州物联网研究院 供图
这场精彩的科学之旅首先从浩瀚的海洋开始。
数十次跟随我国三代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大洋海底深处,探秘深海深渊的杜梦然表示,深海是不可多得的宝藏之地,要认识和开发深海,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方面掌握关键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杜梦然介绍,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域称为深渊,是由于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而他们曾下潜至8000多米的深处,发现了目前人类已知的生存水深最深的鱼——深渊狮子鱼。
“为了生存,深渊生物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有的能‘生吞’铁,有的可以消化大量的难降解型的有机碳,有的可以转化有毒金属为己所用。”杜梦然的科普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的注意,大家纷纷拍手称奇。
遨游海洋之后,邓自刚带观众去探索未来交通——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纵观人类速度发展史,我们发现在350km/h的高铁与1000km/h的飞机之间存在着一大段速度空白区。用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填补这个空白?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会给出答案。”邓自刚带来了关于未来交通的分享。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结合了高温超导和磁悬浮技术的先进交通工具。邓自刚介绍,高温超导磁悬浮主要利用了块状高温超导材料既能悬浮、又能悬挂的特有的磁通钉扎特性。该技术应用到列车上,把车轮改为悬浮装置,就组成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邓自刚表示,2000年,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在西南交通大学诞生。2021年1月13日,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样车设计时速为620km。
那么车子还能跑得更快吗?邓自刚给了肯定的答案,采用磁悬浮加真空管道的方法,能够解决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时面临的空气阻力问题,列车速度有望超过时速1000公里。“我相信,梦想终将照进现实,希望5到10年内,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能够走进我们的生活。”他说。
活动现场,还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带观众了解什么样的行星才宜居、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研究员方震东则讲述了他参与恢复滇西北地区植被的故事……观众们纷纷表示,这场科学之旅太精彩,大涨见识、收获颇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