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仰光9月25日电 (记者 韩帅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图片展25日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展出。近百幅精美图片展现出中国云南省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开放之美和活力之美。
陈设于仰光中国文化中心的展览吸引众多缅甸市民和来自多国的游客参观,增进缅甸民众对云南、中国的了解,拉近传统“胞波”(缅语音译,意为兄弟)情谊。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图片展,当地时间9月25日在缅甸仰光开展。图为展出的摄影作品——景迈山一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布朗族姑娘展示茶叶。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我在书本上了解过,发源于中国西藏、流经云南的独龙江,在缅甸汇入伊洛瓦底江。没想到它竟如此美丽。”仰光市民琴莱在一张反映独龙江的图片前驻足许久。图片中,碧如翡翠的独龙江在雄壮的怒江峡谷间激荡,江畔是错落有致的独龙族村落。
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自古就是一片开放包容的“热土”。该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苍山洱海、怒江大峡谷、梅里雪山等神奇景观,以及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民族风情。为吸引更多的全球游客,同时勉励全省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云南新近提出并致力于推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当日,图片展的“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板块前人头攒动。9月17日,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凭借其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茶魂”理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置身这些环绕展示的高清图片,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远眺景迈山古茶林、体验千年布朗古寨的原始风貌,与当地身着传统布朗族服饰的村民一同采茶、品味茶香。”现场观众玛坎南说。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图片展,当地时间9月25日在缅甸仰光开展。图为展出的摄影作品——空中俯瞰景迈山翁基古寨。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除“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板块外,此次图片展还包括“世界花园”“东方人类故乡”“青山绿水,就在这里”三个板块。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让观众沉浸在云南五彩斑斓的花卉世界、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之中。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图片展将持续至10月1日,是2023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缅甸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将在仰光、曼德勒、马德岛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传递中秋佳节团圆温度,深化中缅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
近期,一种名为“萝卜刀”的玩具在校园中颇为流行,引发不少老师和家长的担忧。
据央广网报道,萝卜刀是一种可伸缩折叠,形状酷似胡萝卜的塑料玩具。有网店的销售记录显示,目前已经销售出20多万件。
网店店主称,萝卜刀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对萝卜刀产生了质疑,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玩萝卜刀的时候,经常会做出砍、刺、捅这样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再加上短视频的宣传影响,担心孩子会逐渐出现暴力倾向。
家长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对于面向未成年人的萝卜刀玩具,监管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督,家长(监护人)也要履行监护职责,注意儿童购买文具、玩具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与暗示。
当然,也有人支持孩子使用萝卜刀,认为萝卜刀是用来让孩子模拟学习烹饪、学习劳动的,刀刃是3D打印的硬塑料,不会伤到孩子。
但把萝卜刀作为餐具进行劳动教育,是值得警惕的。一方面,这会让孩子对刀具等餐具的危害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孩子喜欢玩萝卜刀,把刀刃亮出来模拟切、割,看似只是为了好玩,而这折射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暴力倾向。
所以,安全起见,监管部门以及学校还是应该谨慎看待萝卜刀进校园,对其潜在风险有必要进行预判、阻断。同时,学校、家长也要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模拟餐具,而不是将其作为玩具玩。
这就涉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小学生玩萝卜刀的情况,学校不妨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自己谈玩萝卜刀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此让他们注意可能产生的伤害后果。
□蒋理(教育学者)(来源:新京报)
【编辑:叶攀】